案例一:冒充熟人进行诈骗。去年,学校退休职工刘大爷(化名),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高中同学杨某的朋友,两人曾经见过面,表现得非常友好,并提出要到刘大爷家来做客,刘大爷热心地答应了。后来这个所谓的朋友来到学校,刘大爷热情地招待了他,并将其带到家中。一个月后,这位朋友再次来电话,称其得了重病,在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急需用钱,请求帮忙。刘大爷向其汇去了2000元,对方说钱太少,要刘大爷再去帮忙借点。此时,刘大爷意识到事情不对头,便拒绝了。近日,此人再次跟刘大爷打来电话,要求来学校看望刘大爷。当刘大爷问起借款时,对方立即翻脸,并说出恐吓的话语。刘大爷这才到学校保卫处报告相关情况。
案例二:电讯诈骗。本周一上午,学校退休职工李大爷(化名)到保卫处反映情况。李大爷上周六在家接到一名自称是邮局工作人员,有封挂号信,考虑到李大爷不方便出门,提议帮其拆开,并告知李大爷内容是催还北京市农业银行三万元贷款的法院传单,以及北京方面的联系电话。李大爷拨去电话,对方称是北京市某法院,说是李大爷确实在北京农业银行有贷款,并问李大爷在农行及其它银行是否有存款,存折号、存款余额及存折密码是多少。这时,李大爷感觉事有蹊跷,就没有告之。为了弄清事情真相,李大爷于周日去对方所说的邮局(对方说五一路2号)核实挂号信是否真实,他徒步找遍了五一路左右两边所有建筑物,没有找到这个邮局。了解情况后,保卫处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为其详细讲解了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和惯用伎俩。老人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了骗子精心安排的骗局。
保卫处提醒:由于老年人属弱势群体,自身防辩能力较差,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计骗局,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对此,老年人要擦亮眼睛,家人也要时时关注提醒他们。防骗在于知骗,知骗在于识骗。请牢记,凡是陌生电话打来自称是“公、检、法”工作人员,内容涉及到“电话欠费、信息泄露、法院传票、银行卡年费扣除、信用卡恶意透支、涉及洗钱、安全帐户”等这些关键词的都是诈骗,请直接拨打110或保卫处值班电话84618113。
保卫处
2014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