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员工:
近段时间以来,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广大师生员工心地善良、容易轻信别人的特点实施诈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物损失,仅11月份我校就发生了14起师生被骗案件。年关将至,为了避免广大师生员工再次上当受骗,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网络诈骗
1、在淘宝网或者其他购物网站以网上购物为名实施诈骗,套取钱财。一般都是不法分子利用淘宝网站或者类似的购物网站先要求您将货物款项打入约定好的账户,然后告知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如以淘宝网未确认、或者还要支付零头才能转账成功为名,再次要求转账;或者要求您将自己的QQ和对方的QQ连接上,通过非法技术手段,最后窃取相关账户信息实施诈骗。11月份我校师生被诈骗的类似案件有6起:
11月3日,黄某报警称在互联网购物时被骗从农业银行转账700元。
11月13日,黄某报警称在金岸公寓上网时被人骗走865元。
11月14日,杨某报警称在丰泽公寓上网时被人骗走1000元。
11月15日,孙某在网上购买宠物狗时空运需付保险金为由,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骗取1196.6元。
11月17日,钟某报警称在公寓上网时被骗620元
11月22日,华某报警称在上网时被骗540元。
2、非法盗取QQ号码骗取他人财产。在非法盗取他人QQ号码后,以被盗号人的身份向其好友提出借钱或是买充值卡的要求。骗子有时甚至会先通过被盗人的QQ资料等某些途径,了解到被盗人和其朋友的姓名等基本信息,以便在被怀疑的时候派上用场。11月6日,我校肖某一报警称上网时被人盗用同事QQ,以聊天方式骗走卡上1700元。11月21日,肖某二报警称在上网时被人冒充朋友需用钱,从农业银 行汇款被骗5000元。
二、电信诈骗
1、邮政快递称包裹内有毒品实施诈骗。诈骗嫌疑人自称是某邮局的快递工作人员,在受害人的包裹内检测出毒品,并提供假报警电话让报案人报警。此类案件类似于其它电话诈骗形式,但因为嫌疑人谎称“涉及毒品”,使受害人惧怕给自己带来影响,极易给受害人造成恐慌,使嫌疑人得逞。 11月23日,我校夏某报案称接到自称是“某邮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其有一个包裹在快递公司,但在检测时发现里面有毒品,让受害人报警并提供一个所谓的“毒品报案电话”,受害人打电话后,被告知“邮局工作人员”电话所说“属实”,并且告知涉嫌持有毒品需交保证金,受害人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被骗走1600元。11月15日邓某也被人以相同方式骗走300元。
2、冒充好友急需汇钱诈骗。嫌疑人主要通过电话联系进行诈骗,先是拨打事主电话,谎称是事主的朋友,并以“猜猜我是谁”的伎俩,让事主猜测其身份,待事主误认为嫌疑人是其某个朋友后,嫌疑人随即进行冒充,并称次日要出差顺便来与事主相聚。待到第二天,嫌疑人又以出事为名向事主借钱,一般是称因赌博、嫖娼被抓要罚款或半路出交通事故需赔偿,急需用钱,诱骗事主将钱汇入指定帐户。11月2日,我校刘某在科教新村遭遇了这样的诈骗,在将20000元钱款汇出后才发现有异,赶紧报警。
3、短信中奖诈骗。收到邮件、手机短信、QQ短消息等,称您中奖了,奖品有汽车、电脑、巨款等,要您拨打某某服务热线或登录某某网站查询,服务热线或网站则要求获奖者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等名目的费用,骗您汇款。11月21日,刘某报警称被以短信中奖为由,从农业银行分三次汇款被骗9200元。
三、贼货变假货
作案人在街头兜售高档二手手机,看成色还值钱,他以明显低价暗示此款手机来路不正,诱您上钩。您以为得了便宜,您付款后,他玩手法用仿真手机“调包”。他以怕被发现销赃为由让您藏匿手机,他也快速逃脱,使您上当。11月2日,我校林某在公交车站被人以塑料模型机骗走现金1100元。
保卫处提醒广大师生员工,电信诈骗犯罪、网络诈骗犯罪虽然经过精心策划,手法不断翻新,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但归根结底,总是离不开“转账”、“汇款”、“收费”、“借钱”、“银行卡密码”等内容,广大师生遇到此类短信和电话,要多留个心眼,不予理会,或者多去核实确认,防止上当受骗。
保 卫 处
2012年12月3日